這兩天去參加了一個「家庭如何塑造人」的工作坊,

在過程中 Leader 提到一段話,我非常能夠認同,

「孩子性格的形成,往往不只是因為父母做了什麼

 更重要的是這個孩子腦袋裡對這個家庭的詮釋

 且家庭裡的角色,是彼此互相創造、維持出來的

 沒有單純的親子關係、也沒有單純的手足關係。」

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,真的不得不說確實是如此啊。

 

從小,我就是一個比較敏感、也容易想太多的孩子,

而且因為太愛哭了,有時會讓媽媽覺得有點不耐煩吧,

所以小時候,我就常常會認為

「媽媽比較喜歡弟弟,因為弟弟跟媽媽比較像,

 一樣是個性比較開朗,每天都過得很快樂的樣子。」

 

也因此,我上了國小、弟弟也上幼稚園後,

聽媽媽說:「我可能是被老師嚇到了,

      變得很安靜,不像以前那麼愛講話。」

而我也就這麼一路這麼內向害羞、文靜乖巧的長大。

 

直到我考上大學、離開家裡、開始探索自我後,

才發現,原來那只是在我還小時,

當時小腦袋瓜對這個家的解讀,讓我選擇閉上嘴巴

但現在的我,已經長大了,我可以有新的選擇

 

或許這並不容易,畢竟這是我十八年來的習慣,

剛開始的確有點不太適應,也會因為做不好而退縮,

不過,有趣的是我還因此發現了更不一樣的自己,

因為我開始了解自己,也有意識的調整改變自己

所以我可以更有彈性的選擇、做我想做的自己

 

誰說性格是無法改變的呢? 就看有沒有心。 ^o^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熊木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